第451章 家庭大讨论(1 / 2)

销冠传奇 摩吉印象 1187 字 9个月前

唐科成立公司的消息,终于传遍整个大坝村,甚至在向隔壁几个村蔓延。

如此一来,唐爸唐妈也知道了。

还有唐科的姐姐和叔叔婶婶们,大家都很关心,更加担心。

趁着杀鸡宰鸭张罗过年的机会,一个个都在追问唐科,“老幺,你赚到多少钱?还想着去开公司,在以前的公司安安稳稳赚钱,不是很好吗?”

“是啊,在公司上班,一年可以买两套房子,你还不知足!”

“年轻人多闯一闯,其实也好。”

“……”

家里的意见,也分成两拨,一拨人反对唐科开公司,另一拨赞同唐科闯一闯。

反正,唐科能力摆在那里,打工随时都可以去,在恒域金服不想干,以后还可以去其他公司干。

但是,创业可不是每个年龄都适合。

年纪越大,羁绊越多。

反对的人也很有道理,他们以唐老大、唐老二、唐老三,以及他们的老伴为首,强烈谴责唐科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

在以前的公司多好!

一个月挣一百万,搞得唐科在柳朗镇都快成名人了,他怎么还不知足!

老人们想不明白。

非常不理解!

他们勤奋一生,还没见过一百万是什么样子呢,唐科这瓜娃子不知道珍惜,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该打屁股!

唐老大语重心长的规劝儿子,“咱们农村人,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本,真的输不起,天生是打工命。大旺好不容易帮你找得一份好工作,你赚点钱就不知天高地厚,还想去开什么公司哟。”

“孩子啊,咱们老家的土壤太薄,养不出参天大树,你还是规规矩矩在以前那家公司做几年,然后回桐城开个小店过日子吧。”

在他看来,唐科最好的归宿是桐城,不一定要回大坝村过一辈子。

唐妈妈比较干脆,“你这个败家子,一个月挣那么多钱,还不满足你吗?”

二叔二婶相对比较有见识,也了解青年人好高骛远的心态,说话比较委婉,“老幺啊,你有一个创业梦想是好事!”

“值得鼓励!”

“但是,二叔觉得你思想还是不太成熟。为什么呢?”

“因为你创业的时机不对!第一,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大量的企业倒闭,经营困难的也不少,能撑得下去已经算不错,明显不是创业的好时机啊!”

“第二,你现在创业的机会成本太大。目前是你事业的上升期,每个月的收入高达百万左右,那是相当恐怖的啦,很多硕士、博士毕业生都做不到。如果你放弃工作去创业,那么本该你获得的收入就是你的机会成本,算起来真的太大。”

“如果你创业每年挣不到一千二百万以上,那都属于亏损。”

我艹,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唐科心里暗自感慨,却又不敢随便怼自己二叔,毕竟他不了解鹏城助贷行业,也不知道唐科具备的资源。

包括唐科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他们对唐科的了解不够,几乎停留在以前的刻板印象里。

甚至算上唐旺,他也只知道唐科电销打得好,并不知道他掌握多少渠道。

毕竟,唐旺太老实,根本不会去琢磨助贷行业背后的真相,也不专营工资收入之外的个人利益。

支持唐科的一方,多半是年轻一辈,比如唐科的三个姐夫和姐姐们,他们认为唐科年轻有闯劲,可以试一试。

现在,唐科有车有房,老家也装修得好好的,想趁着年轻拼一拼是可以理解的。

打工的日子很长,但是创业的机会不多,他们赞同唐科先去创业,万一又能实现梦想,挣到更多呢。

实在不行,转身回去打工,机会还有一大把,那是刚才唐科解释过的。

还有,唐科二叔家的儿子唐毅,以及堂妹唐秀敏,他们也支持堂弟创业,表示国家正在提倡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唐科有梦想是好事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鹏城乃至全国的很多老板,还不是从不安于现状开始的?如果马爸爸安于现状,他可能还是个人民教师;如何脸盲的东哥安于现状,他可能还在中关村摆摊;如果老王没有立下一个亿的小目标,他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我赞同老幺去创业。咱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农民,还能失去什么?怕什么?大不了重头再来嘛!”

“刚才老幺也说过,他那公司不要太高成本,交点房租和工人工资就成,难度真的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