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麦里斯的纠结(1 / 2)

“苏先生,跳槽是大事,虎豹公司的胡老板待我不薄,我不可能轻易就这么离开虎豹公司的,你让我回去考虑一下,我最多三天内给你答复!”麦里斯沉默了许久,最终没有决定是否要跳槽。

哪怕苏城画了大饼,但在麦里斯看来,这个大饼一天没画成,苏城说的都不过是纸饼罢了,能看不能吃,一点用处都没有。

反倒是李加诚给的条件,那是实实在在的,尽管长江实业集团的实力还不如苏城旗下的一家集团,但也足以看得出李加诚的诚意。

所以,哪怕麦里斯有些心动,依然有些犹豫不决,最终他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好好考虑为妙。

其实不管是对于是在新嘉坡还是香江工作,麦里斯都无所谓的,这些地方,都拥有大量的英国人,他非常适应这些地方的生活环境。

他更看重的,的确是发展前景。

麦里斯如今已经四十出头了,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一直待在虎豹公司的确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毕竟这家企业终归只是一家总市值连一亿美元都不到。

像虎标万金油、膏药布、均隆油等,市场有限,在西方国家根本没人用这些玩意,也唯有华人地区,才比较多人用,所以,虎豹公司非常容易遇到发展瓶颈,目前虎豹公司就处于这种状态。

接下来,虎豹公司要么就保持现有规模,要么就开始衰落。

至于往更大的规模去发展?

如果真的整合,这家新集团不用多说,肯定很快就超过千亿港元的规模。

所以,在李加诚邀请麦里斯加盟长江实业集团时,麦里斯虽然没有心动,但是也的确有了跳槽的念头。

也就是说,麦里斯在虎豹公司继续待下去,最多一直也就这个状态,打工都是为了赚钱,但是他在虎豹公司想涨薪,基本上很难了。

对面的,可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首富。

千亿港元规模的企业啊,哪怕是在世界经济中心的漂亮国,也不过是有那么一两家而已。

根本不可能!

因为虎豹公司的市场范围太小了,小到如今它们公司的产品几乎已经覆盖了除了大陆之外的华人地区。

未来,如果虎豹公司的市场规模缩小的话,那么他的收入更是只会越来越少。

最让麦里斯心动的,是苏城所说的将所有集团公司整合起来,成立一家新集团。

而苏城邀请他加盟中华巴士,是他首次心动的。

而那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拥有多个财团股东的。

像苏城这样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他的独资企业,就算不是独资企业,也是绝对控股企业,而且每家企业的市值都不小,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而他在这样的超级大集团里,哪怕仅仅是一个首席人事官,都比在一家市值几十亿港元的企业当总裁要好得多。

况且,他也不是没有可能担任这么一个庞大集团的总负责人!

至于苏城,麦里斯也了解过,这位老板与其它华人老板有些不一样。

比如李加诚,在很多时候,对集团大小事都是独揽大权,这也是他感到累的原因,从而来到新嘉坡向麦里斯请教。

而苏城就不一样了,他更类似西方的股东们,将权力都下放到管理层,而不是喜欢独揽大权。

在这方面,麦里斯绝对更加喜欢苏城多于李加诚。

毕竟,跟着苏城做事,很明显职业生涯的顶峰会更高。

顶峰更高,意味着更有挑战性,更有前途。

不过,这事情实在是太过于重要,他不敢轻易下定决心,最终才打算先给自己一些时间,认真地去考虑考虑。

此外,他想回去认真了解一下,中华巴士这家公司。

虽然这段时间新嘉坡的媒体的确有不少关于中华巴士的报道,但是他也仅仅知道这回事,并没有特地去研究过中华巴士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

“麦里斯先生和韦理先生认识吗?”苏城问道。

虽然麦里斯说要回去考虑一下,但是苏城打算尽量今天就说服他,要的就是快刀斩乱麻,以防意外发生。

张启正最近状态很一般,实在是因为他估计两家公司,太忙了,他更擅长的是对金融、投资这块的管理。

所以,苏城必须要尽早给张启正解一下压力。

“韦理先生我当然认识,东南亚的英国人职业经理圈子其实不算大,韦理先生在去香江前,也在新嘉坡工作过,在去了香江之后,也没有断联系,所以我们之间也算是普通朋友,平时也偶尔交流企业管理心得,关系还算不错。”麦里斯没想到苏城问这个问题,不过他很快就对苏城说道。

苏城点了点头,早知道韦理与麦里斯认识,就应该先让韦理来说服麦里斯跳槽,说不定会更容易说服。

不过,他亲自过来,终归会显得更加的诚恳,有足够的诚心。

“韦理先生起初,也是不愿意为我工作,但是如今,他依然在和记黄埔集团担任总裁一职,而且他的身份地位也随着和记黄埔集团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高而提高,麦里斯先生既然和韦理先生是朋友,应该也知道我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