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2 / 3)

拿着笔的会画画的更是连忙开始当场临摹。

李晓诗手指指了指地图上标着殷的加粗黑字:“这里就是殷了,现在是殷墟遗址,就在安阳市。”

其实也不是这么多人都对那个什么“殷”感兴趣,主要是李晓诗的话是在说殷,观看的人想要和天幕互动,就只能从这个点做切入口,才能被她看到,所以才有这么多人问殷和安阳的事。

其实要按本心,不知道会出来多少个“说书的,给我来一份详细的中国地图!”

秦。

众文臣武将早就聚在一起讨论起了这幅“地图”。

王翦指着画面里的蓝色线条:“这些歪歪扭扭的,写着河水、江水的,就是河水和江水的流域吗?这主支分支如此明确,仙童手中的‘地图’果然精妙。”

黄河和长江在那时候还不叫黄河长江,被多数人就称为河水江水,课本地图给的标注多半也都是参考古时候来的,所以离这个商周越近的人看这幅边角的地图就越能身临其境。

李斯也目露赞叹:“渤海……黄海……东海……原来边缘走势竟是如此!”

他一边称赞,一边飞快地记下这图样,直接扯了衣摆在衣摆内里开始绘制,即便嬴政并没有吩咐他来记录。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打工人,尤其是老板就是个卷王之王的打工人,李斯这种卷王能得用还是很有道理的。哪个老板不喜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还能自觉加班一心为了实现自己价值拼命工作的手下?

殿中喧哗,嬴政的目光却落在了李晓诗手中的课本上。

这是何物?

轻便、记录文字和图画多彩又清晰,如果这能拿来代替竹简承载记录政务……

李晓诗手臂举得有点酸,但是评论里已然有人在说让他们多看一会儿,于是她只好干巴巴地继续举着,顺便解说一下:“这个字小一点的没有加粗的‘牧野’,就是武王伐纣时候牧野之战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新乡,新乡应该也是河南省的一个市。”

商朝人完全不知道武王也不知道伐纣是什么,毕竟李晓诗还没说到那里,他们的全身心都放在了研究“殷”这个地方。

据天幕说,那个商王盘庚迁都到了这里,商朝才稳定下来?

那要不要提前迁都呢……

汉唐两处,同样有人在勤勤恳恳地画图。

刘彻悠悠看着地图,有点遗憾。

可惜了,要是有一份大汉的舆图就好了,最好再加上匈奴那边。

李世民很淡定。

一开始的不淡定过去了,现在就很淡定了。

既然仙童说到了这“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那迟早会说到大唐,等大唐的时候,或许也会有这样的图画,届时再详细一观,岂不妙哉?

不急,不急,不要急于一时,很快的。

夏商周过去,也就是一个秦汉晋隋,很快就到唐了。

很快了。

完全没把任何的“非大一统”朝代归进李晓诗课本的大唐太宗陛下现在心情很好。

感觉离大唐地图只有几天的时间了。

李晓诗又举了一会儿,她再三看了看这幅地图,觉得实在没什么好看的,完全没什么信息啊,只有长江黄河,还不如中国省份地图来的精细呢。但她也没说什么,尽职尽责地举着课本,毫无怨言,偶尔还解说两句,什么“原来这个看着像‘毫’的字是指郑州啊”“淮河以南就是南方以北就是北方地理老师课下的时候提到过”什么的。

等差不多评论没那么多的时候,她才放下课本,揉了揉有点酸疼的手臂。

“那我就继续读课文啦。”

“商朝为了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③。”

随着简单而精准的地图被放下,李晓诗的脸再次出现在天幕中,她笑盈盈的,看起来很高兴能和这些“观众”互动。但说出来的话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至少在商朝人听起来不是那么回事。

这么可爱的女娃娃,怎么说出来的话这么冰冷无情!

怎么就“监狱”、“酷刑”、“腐朽”了!

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啊!

刚刚灭了桀没多久的众人悲愤。

原来商到了后期会变成这样吗?

面白唇红的小仙童继续念:“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④。”念完,她语调一转,十分主观地加了一句,“纣王真的太讨厌了!”

在她说到“酷刑”“征伐”“修筑宫殿”时,秦的大殿之上静得可怕。

呃……

他们停了讨论,都低着头,生怕哪里触怒他们伟大的敬爱的陛下。

嬴政的注意力也从李晓诗刚刚展示的“课本”上挪开,见众人怯怯,似乎在忧心秦被天幕这些评论给影射到,他锋眉一挑,不怒反笑:“商纣王乃亡国之君,朕为开国之主,他如何能与朕相比?”

无论后世如何评说,哪怕是暴秦、苛秦,也不至于将他与纣王放到同一个层面去评判。

若是真的有,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