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头,“我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我的命和所有人的命都一样,哦,除了我爸爸妈妈哥哥,在他们那里我可能要稍微珍贵一点,但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且,叔叔,现在早就不是奴隶制社会了,咱们的国家没有奴隶,你不知道吗?”

李晓诗对这个说话不尊重人的观众印象很差,也不想再问哥哥姐姐,直接就当做那种爱喝醉了酒乱评价国家大事的油头大叔对待。

【为什么?难道种地劳工伺候不需要奴隶吗?如果没有奴隶,社会的运转会出现问题啊。】

什么问题啊,华夏现在没有奴隶,也没见地球不能转了啊?危言耸听。

李晓诗撇嘴,反驳道:“叔叔,就算我只是个初中生,我只学到了这里,我也知道你这话说的不对。就拿商朝举例,如果像商朝这样大量奴役奴隶,不把人当人的做法是正确的,那为什么商没有能千秋万代?而之后从秦开始,就被称为‘封建社会’,不是‘奴隶制社会’了?”

她有理有据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只是奴隶,所有的老百姓,都应该是和王孙贵族平等。别说像夏商这种压迫奴隶的,就说我知道的,秦末、隋末,不都是各种起义吗?就是因为对百姓的压迫太狠了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道理不需要我这个初中生再解释,大家肯定都懂。”

说到最后,李晓诗也发觉自己态度不太好,有点迁怒的嫌疑,于是又捧了几句:“生活在咱们这个社会里确实是太舒服了,所以叔叔对生活在古代的人受到的痛苦可能没办法感同身受,这也是很正常的啦!其实我如果不是看的小说和电视剧多,我也不太能理解呢。但是只要看看奴隶制社会是怎么没的,再想想连封建王朝都没了,以史为鉴,就能知道,想要长治久安,还是要多关心老百姓的,咱们老百姓才是天呀!”

屏幕上的留言区一片寂静。

李晓诗也不在意,她心态调整过了,对冷场也没什么感想,完全适应良好。

而且这么一通观点砸下去,她对自己也感觉良好,既提了夏商又说了课本上看到的秦末农民起义,还提了一嘴看隋唐故事知道的隋末乱世,这种“我没有片面看事情”的认知让她有点小小的满足。面对冷场,她心里根本没什么波澜,就安安心心继续读课文了。

“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及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④……”

可沉默之下,是许许多多在观看天幕的人心中的惊涛骇浪。

——她说什么?

夏商。

禹汤都是一脸沉重:“夏商之后,‘奴隶制’逐渐就不行了,后世是‘封建社会’,和我们完全划分开了。”

那么处于“奴隶制社会”中的他们,是否会被后人记为未开化的野蛮社会?

禹这时候奴隶还未盛行,他只严肃地看着启。

启会意,有些惭愧,但很是认真地表明了态度。

即便做不到所谓的“人人平等”,但也会尽量不让“奴隶制”这种东西太过于影响部落的。

汤却是没办法轻松起来。

奴隶之风自夏起,到了商已经是十分鼎盛了,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说废就废的,而且说实话,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根本不能想象仙童口中那个“我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的世界。

一个能够以天神降临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又怎么能跟其他人一样?甚至是跟奴隶一样?

她这样的,如果放在他们这里,那连君主都要弱她一头的,怎么可能和奴隶一样?

而如果没有奴隶,就算祭祀可以用猪牛羊代替,那那些苦工谁去干?劳作谁去做?

他们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即便天幕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奴隶制是错误的”,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

更别提去做了。

连懂都不懂,又该怎么做?

周。

“奴隶制”的代表是夏商,“封建制”开始的代表是秦,那么周呢?

秦是在周之后几代的国家?

周明明还在用奴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中,那么为什么仙童即便举反面例子,也没有他们?

难道周在后期,不算是“奴隶制社会”了吗?

而且为什么,为什么要一直用“西周”代替“周”?

难道之后还有东周南周北周不成?

那它们,还是大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