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课(2 / 3)

种地吗?是不是家里男人还得去服兵役啊……

李晓诗:“华夏历史上一些很有名的战争,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说到这儿,她嘿嘿一笑,决定给这些古代观众们一点争夺抽奖的机会,把这个解说空档让给他们。虽然她上课时候听老师讲过了一些战争,但是不妨碍让前辈们、特别是亲身经历过的前辈们,再讲一遍。

于是她抛出了话头:"比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李晓诗话音落下,没有继续往下说,就有人明白过来了,立马接上。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都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魏国将军庞涓和齐国军师孙膑的交锋,而更相同的是,这两场战役,都是以齐国获胜、庞涓大败而结束。】

【当时魏国进军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答应了,但并没有出兵去邯郸救援,反而直接带兵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最后魏军无奈回援,结果在桂陵遇到了在这里设下埋伏的齐军,被大败。】

赵国:老倒霉蛋了我们。

【马陵之战则是魏国要打韩国,韩国也是向齐国求援,齐国仍旧是打了这一手围了魏国都城大梁。】

从来没了解过古代事情的观众们疑惑了。

不是啊,齐国当魏国这么傻的吗?次次都用一样的招数能行得通么?上次人家都这么吃了一亏了,这回肯定说啥也不上当了啊!

【魏军迅速回援都城,齐国军队见到魏军归来,就率兵撤退。但魏军心中有火,于是直接追击。结果齐国在马陵设下埋伏,再次歼灭魏军,魏军的大将庞涓也因此死亡。】

观众:..

啊,原来还真就这么傻啊。

李晓诗念着这些字,心里快乐翻了:好损啊,不知道庞涓有没有在听!

>

耻辱至极地在听。

孙膑是他当时砍了脚刺了字的,就怕他风头比自己盛,更得重用。没想到最后还真是被他料中了,孙膑真的比他更强,不仅两度大败他,还杀了他。

渐渐地,越听李晓诗转述这两场战争的详情,庞涓心中的屈辱就越少,反而对这个被自己已经“刖刑又黥之”的同学又惊又怕。

孙膑对他的了解可谓是细之又细,完全拿捏住了他的脾性,这样下去,他是不是也会如同天幕上说的那样、再一次以同样的姿态被杀掉?……不,不会,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发展,又怎么会再一次上当?!

齐。

田忌忧心忡忡望向孙膑。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神色专注听天幕讲解的孙膑微微一笑,侧过头来:“不必介意,既已知战局得胜,那么我的判断和计谋就是无错的。有一就有二,能败他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更何况,天幕这样把之后的计策说出来,反倒能够成为另一种指引,以庞涓的性格,或许会故意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们又为何不能?

他从来不会介意命运的提前泄露,反而能因此获利。因为他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办法,以一个更巧妙的角度,把一切都化作对自己有力的条件。

李晓诗念完这两段战争的解说,又补充道:“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时候的战争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直来直往的了,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计谋,会打时间差、空间差,老师说,这都是因为一个叫做孙膑的人出现,也就是桂陵马陵两次战争的获胜军师——他可以说是开创了用计谋战争的先河。"

庞涓:………

好恨。

但好怕。

他就是因为担心孙膑会将自己压过,才会这样做的,没想到还是如此。“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说完啦,那剩下来的就是长平之战了!”

李晓诗提了一句,弹幕马上有人接上,这次又是个眼熟但不会读字的名字,王翦。【王翦: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

赵国:..

谢邀,勿cue。

【秦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在上党一带对峙,此一战时日旷久,三年不下。赵国大将军廉颇带军固守,此时,赵国国君由于猜忌换下带兵的大将军廉颇,换上了赵括。赵括带兵冒

进,被白起包围,四十万赵军尽数被坑杀。赵国从此衰败。此一战,前无古人,后怕是也少有。】

赵国:?

赵括:……?

廉颇叹了口气。

李晓诗对这段也大概知道,因为老师提过一嘴,纸上谈兵的典故也就是这里来的。

“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打越激烈,但是整片土地的资源只有那么多,你强我就弱,都是有来有往的。魏国、齐国、赵国、秦国这些国家先后崛起,其他的就慢慢衰落下去了。尤其是秦,逐渐变成了最大最强的诸侯国,和初期的弱势开局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呢?"

李晓诗自问,然后再自答:“当然是因为商鞅变法啦。”

已经赶去秦国和秦孝公会面的商鞅微微一怔。

他虽然想象得到自己的功绩不会太弱、毕竟是在天幕上次的史书中出现过的,但没想过,到了她所谓的“课本”中,也仍然有着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