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课(3 / 4)

实力的,他一统北方,兵精粮足,又一路所向披靡,士气正盛。"

“曹操大军压境时,江东内部也是一片混乱。主战派主和派争执不下,甚至主和派和声音还要更大一点。”

孙策一听,脸上的笑就没了,他板起脸,不悦道:“和什么和,都占据一方了,连个打一打拼一拼的勇气都没有吗?都不想想投降之后的结果吗!"

大争之世,屠城之事绝不少见,就连他也是满手鲜血,杀过多少人的全家?在这种时候,投降意味着什么?就算对方不会屠戮江东百姓,那他孙氏一家的性命呢?

权弟和妹妹还有老母亲的性命呢?家里女眷们的性命呢?还投降,谁敢当他面这么说,那不给那没出息的人一拳的。不过仲谋年少,不会真应了吧?

孙策还没忧心两分钟,李晓诗的话就让他又一次喜笑颜开起来。

"周瑜力挺主战派,力排众议,压下了一切主和的言论,决定和曹军力战到底。"孙策乐了,就差现在立马冲去找周瑜好好夸一顿。

还是公瑾懂我啊!!

“就好比当初官渡之战郭嘉鼓励曹操的十胜十败论,周瑜当时也给出了四点建议,分析了可以和曹操战上一场的理由,大大鼓舞了江东的士气。"

"周瑜分析完之后还说,只需要三万兵士,就能大败曹操,说‘他自来送死’!"“孙权高兴极了,立刻决定了要跟曹操势不两立。还说是上天把周瑜送给他的。”

孙策:..

那是你哥我送的!

我!!

还有,那是老天给你的吗?那是老天给你哥我的!

“刚好曹操占领荆州后,刘备逃亡到了夏口。这时候,通过鲁肃的建议,刘备他派诸葛亮来联络孙权,准备两家合兵,一起抗击曹操。孙权听从了周瑜的意见,孙刘合兵,成了孙刘联军

。"

"大战一触即发,曹操拥兵二十万,孙刘联军总共才五万人,怎么看都是悬殊过大,根本不可能获胜的战斗。但周瑜并不畏惧,双方最终在赤壁展开了决战。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也是成功灭掉了曹操一统天下实力的关键战役。"

“周瑜在主战时就说了,曹操军队长途跋涉,兵士疲惫;他们又大多数都是北方人,并不熟悉南方的水土、会水土不服生病。果然,曹操军队一来就生病,大面积的疫病导致他们才一交手,曹军就战败了,于是只好在长江北边驻扎。"

“但这就又被周瑜说中了,陆地兵怎么能习惯南方的水战呢?他们为了让兵士习惯水上战斗、减少晕船,所以把大船战舰都用铁索连在了一起。周瑜就和部下黄盖老将军合定了一计,也就是后世闻名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江东几艘战舰带火和浇了油的稻草等助燃物,在接近曹军营地时突然放火,冲进了曹营船队。"

“被铁索连在一起的曹军船只顷刻间便被熊熊大火吞没,而且不止如此,恰逢东风,火势很快就蔓延到了曹操陆上的营寨。火势越来越大,曹操兵士被烧死的、被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率军攻杀,曹军一溃千里,曹操只能带兵北撤。元气大伤的曹操,从此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赤壁之战要到结局,李晓诗采用了课本上的总结语:“赤壁之战对整个天下的局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天幕前,曹操猛地吐出一口血,脸色霎时难看起来。

从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前,他是天下绝对的霸主、他是完全有一统天下的实力的。

如此大败……如此大败……

他心情激荡,郁愤难平,想到被天幕说是和周瑜并称的荀彧,曹操擦去唇边的血。

文若之才不在军事,但他身边还有奉孝、还有公达,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大败?旁的都不说,就铁索连舟这一事,以奉孝的眼光和谋略,如何不会在他身边加以规劝、告知弊

端?

再比如江东船只接近,以奉孝的智谋,为何不告诉他此有大患?曹操神色郁郁,头疼欲裂。

大败,大败……

r/>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另一个时空中——

酣畅淋漓的一场胜利,自始至终周瑜的身影都在其中贯穿着,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孙策听完,畅快地朗笑出声。

这是江东父老的胜利,是公瑾的胜利,也是他的胜利。

十三年。

在他死去后的第十三年,公瑾如同被时光停在了十三年前的他一样,代表着江东、依旧骨气铮铮,一力挑起江东大梁。

这是周瑜,周公瑾。

是他生死相托的兄弟。

“但同样好景不长,公元210年,周瑜在奔波的路途中,病死巴丘。”“孙权悲痛不已,亲自到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