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课(3 / 3)

惨的时候,在隋初,这片大地上的战火可是已经足足烧了数百年了——数百年的民不聊生,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办呢?"

刘邦乐了:“参考呗。”

那当然是抄他们老刘家的作业啊。

文景之治现成的在这儿放着呢,身为华夏大汉子民,老刘家的皇帝们那不就是所有人的祖宗么,给后代抄抄完美作业也是长辈的应尽职责,是吧?

看到弹幕,李晓诗眉眼弯弯:“呀,高祖说得对,确实是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隋文帝杨坚所实行的政策基本也是这一套,好让大地尽快恢复元气。"

"不过我们还是要从各方面综合来分析一下的,这样才能更有条理更清楚一点。"

“首先,从经济上,隋文帝大力发展经济,统一了南北的币制以及度量衡、还在户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把每一家每一户的户籍重新编订,清查土地,稳定社会生产——生产嘛,作为主要依赖农耕文明的国家,首要的肯定是农业的生产了。"

李晓诗把课本反过来,插画展示给大家看:“这是含嘉仓的简单示意图。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一个粮库,很大很大,经过后代的考古发掘,我们发现这粮仓的面积有四十多万平方米,数百个粮窖,据说在隋文帝末年,隋朝囤积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能够让隋朝全国吃上五六十年——”

br/>

他坐直了身子,研究起了那副插图。粮食多,是很让人羡慕的,但,粮食这么多,还要保存下去,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了。陈粮堆积,受潮可是会发霉的,又或者进虫子、被鼠等破坏,到时候可就没法吃了。

这含嘉仓是怎么个制式?这么大,还不怕这些问题的?

就好像知道会有人好奇这一点一样,李晓诗放下课本,又调出一张含嘉仓的侧面剖图。

李晓诗道:“大家可以看到,含嘉仓其实是做了很多层的,在防潮防水防蛇鼠虫等方面做得非常好。"

“这么多的粮仓,都填得满满当当,当时隋朝的国库真的可以说是十分富有,耕地面积多出了好多,人口也飞速增长着。这民不聊生的大地上,人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侧面剖图,一层一层的作用和材料都被显示得清清楚楚,不止刘彻,隋之前的皇朝很多都开始研究起了那张图,就连老百姓们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虽然没有国库粮仓要囤,但等以后有条件了,自家囤粮也可以学学嘛……

李晓诗:“经济上的说完了,还有政治上的。政治上,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汉的官制之上又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官制,重新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制度,创立了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并且他还初步建立了以考试为途径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后世的科举制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他还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等。”——

“隋文帝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让人口的数量和田地的面积都大幅度增加了。而隋朝,也就慢慢成为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大国王朝。"

"这也让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听着李晓诗的称赞,杨坚揉揉鼻子,和皇后一起,尽量面不改色地也看向天幕上那个后世做出的“剖图”,尽管他已经知道这些东西的原理,尽管没谁比他更清楚这些东西了。

原来被李晓诗放在天幕上夸,是这种感觉啊。

他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被夸是真的舒坦,尤其是想到这么多人都在看着天幕,一起听他被夸的时候。

嗯,开皇之治。

真好听啊……

但之后到底是怎么……?总不至于被

像王莽那样的偷了吧!

说到这儿,这一段的内容算是告一段落了,李晓诗把课本折起来,屏幕上的图片还没关闭,她看向镜头,笑着问:“刚刚那一段里,还有哪位观众有什么疑问吗?”

她决定以后都仿照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每一小节都留出个自由提问的时间。以便老百姓们提问,也便于她自己巩固知识。

但这会儿大家都在研究那个含嘉仓,还真没几个问的。李晓诗叹气,打算跳到下个部分,这时,一行字蹦了出来。【朱元璋:那臭小子,把珠花还给你了吗?】

李晓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