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课(2 / 3)

大家一样都是一期不落地看天幕、听李晓诗讲课,但他敢打包票,就算把自己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拉过来一字排开,也绝对不会有一个回答得比这李世民更好——甚至都不说比他回答得好了,连这个基础的“答题格式”说话条理他们都不一定比得上一半!

别人家的孩子,越看越眼热,越看越手痒,越想揍自家孩子。

刘彻撇嘴。

怎么回事,少年时候的他呢?怎么不去抢?

风头全让李世民这人占了——就不知道上去表现一下给大汉长长脸么,怎么这么不争气?

殊不知小刘彻也正在撇嘴埋怨“长大后的我呢”“明明都是皇帝了,怎么还能输给没及冠的李世民”,然后猛地开始打起喷嚏来。

小刘彻:……一定是那个人在念叨我,真丢人!

再一次铩羽而归没抢到第一的少年朱棣:呵,人家都是去长脸的,只有老朱是去丢人的。把一套现代蘸水钢笔礼盒递给小秦/王,十分友好地送人下去,李晓诗悄悄咧了一下嘴。

还好,还好备着许多礼物,能把下个环节的奖品对调一下……不然这个时候再拿出为引出下个环节准备的字帖做礼物,估计李世民会不喜欢……毕竟一个王羲之的“唯粉”,很难看进和自家正主同类型的其他人的字吧……

她清了清嗓子,做总结:“刚刚李世民同学回答得非常完美,在西域边疆等地的特产生物成为全国内大范围出现的工艺品造型之一,证明了在这个时期民族的交往和交融进度。”

“唐太宗时期,东西突厥都被先后击败,而后对于这些多出来的疆域,他没有选择施行像对唐王朝内部一样的统一制度管理,而是尊重各民族的风俗和统治,允许他们自由制度管制辖内—

—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让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所以唐太宗也有了之前我们提到的一个称呼——天可汗。这是各大少数民族给他的尊称,表示着崇高的敬意。"

“唐朝时候,民族的大交融还体现在杂居通婚互官等方面……”越说,李晓诗越汗颜,因为她借课本和资料整合出来的内容,和刚刚李世民凭感觉和自身能力设想总结出来的竟然差不了多少——

这就是举一反三吗,这就是好学生的天赋吗.…

李晓诗深受鼓舞。

生活在古代的人对新鲜知识和答题系统都能有这样的接受度和适应力,那她当然也可以!

她继续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通婚,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唐王朝文成公主的联姻,以及唐中宗期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和唐王朝金城公主的婚姻——这两位都并非唐王朝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出嫁时带去吐蕃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蔬菜的种子、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的书籍、还有许多随行的工匠艺人技术人员等等,为吐蕃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松赞干布很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来求婚,后来还派贵族子弟来唐朝学习,带回去蚕种等;尺带珠丹更是上书对唐朝的皇帝表示唐朝和吐蕃‘合为一家’,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直到我们现在,当时唐蕃会盟立下的碑还有一个屹立在我们拉萨的大昭寺门前呢。"

终于把民族交往的部分讲完,来到了倒数第二个部分,李晓诗也离开了这个巷道,又一次步入了长安城的大街中。

长安城还是刚刚那个长安城,但街上的人要少了不少。

从来来往往的NPC口中还能听到他们在喊“快点”“这可是给陛下表演的仙马”“那边还有马球看”等句子。

天宝年间。

天幕前的一些官员表情微微一动。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种预感……

街道上的人来来往往行色匆匆,转眼就跑了一大半,李晓诗还慢慢悠悠地在散步。

“刚刚一直没有问,大家看到唐长安城的街道,感觉出那些地方和各自的时空有不一样的吗?明清的观众们应该体会更深吧?"

她不急不慢抛问题,弹幕上,许多人也在跟她互动。之前在旅行时候被禁言的那些人,李晓诗始终没有给他们解除,所以这会儿弹幕还

算和谐。

【这些女子的衣服都很……哎呀,这样是可以的吗,会不会太不雅?】【街上穿短装的人很多,像是胡服。】【太热闹了,我们这里街道上禁止狂奔的。】【.…】

李晓诗笑眯眯地一个个回应,这都是课本上涉及到的部分,急不得,不能跳,虽然可能有点生硬,但总归也是要加进来的。

“对,这里的小姐姐们都会在外边玩,相对于后边的宋朝明朝清朝,唐朝的女子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相对。”

任何东西都是要对比的,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就连现代还有许多重男轻女的现象呢,更何况是封建王朝的社会中的女性呢?

不然为什么武则天和吕雉还会被骂成那个样子?

但大家还是要说,秦汉和唐,女性的地位算是很高的了。毕竟全靠同行衬托。

“这些姐姐们可以在街上游玩,可以骑马,可以打马球——这是唐朝很盛行的一种活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