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课(2 / 3)

mp;#34;

赵匡胤/赵光义:..…

你确定你这是在夸吗?

朱棣深以为然:她还真是在夸。

不信就等之后看你们宋的其他皇帝骚操作吧,看了之后就知道、那时候的将领们估计宁愿皇帝是赵二,也不愿意是当时的皇帝了。

因为哪怕按照阵图出发,也总比出都不敢出的强。

别的不说,就只说一点——要是皇帝是赵二,他看到大军连胜时、能连发十几道令招将领临时回朝?

他巴不得多赢点!赢快点!

哦,至于赢了之后会不会申斥对方不按阵图行事、或者其他,就另说了,但大程度上是不会临时召人回来的。

哪怕他爱坐镇都城瞎指挥,只要他肯放人出去打,相信就算是岳飞、岳家军,那都是宁肯承受因为自家皇帝可能会胡乱指挥而带来的数倍风险,也不愿意就那么屈辱的回朝、然后等死。

毕竟他们真的很能打。

战死疆场,总比死在自己人手里强。所以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光义,比他的一些后代要强太多了。

赵构,真该死啊。

李晓诗整了整书,道: “但这也只是和宋朝自己的皇帝相比而已,这个是不推崇的。毕竟哪有不

比上只比下的?也可以说整个宋朝,皇帝的水平是不算很高的,不过可能是被几个特别低的拉低了。

毕竟宋太宗这样的皇帝在宋朝都能算排得上名次了的话,那其他的……到底怎么样,程度可想而知。

赵匡胤心头憋着的一口气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噎得难受。赵光义也坐着,头都不好抬。

不管怎么样,这殿里现在又不止他俩,他什么都没准备,根本不可能有提前现出“烛影斧声”那一幕的条件。

怪只怪天幕太突然,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

要是让他知道他哥早就对他有提防之心、他能这么大大咧咧把自己送上门来么?

还不是觉得他哥最近对他怪怪的,还以为是因为什么私下里的事儿闹不愉快呢……搞得他连忙来献殷勤来哄

,合着完全搞错了。

李晓诗聊到这里,已经不打算再说了,她把笔记课本全都收起来,整了整,一边对镜头道: “关于宋太宗除了高梁河之战以外的另一场有名的战争、以及辽国西夏这些政权,还有看宋太宗的儿子是怎么让宋朝彻底开始变弱势的,就留到下节课再讲啦!"

“下节课的标题是辽西夏与宋的并立,只听名字大家就应该能想到很多了……唉,其实后世很多极端的人都直接评价宋朝很烂,宋太宗很烂,因为之后宋对外基本都是防守了,而且等到了南宋,赵构甚至后继无人,所以有人说这是赵光义窃取他哥天下的报应——包括北宋出名的皇帝,被掳走的那两个之一,宋徽宗,他是个只爱书画的文人,也有人说这是被他毒死的南唐后主李煜转世回来给他的报应……不过这些都是迷信的话,是没有任何依据的,目前的科学结果是,世界上没有鬼和轮回转世报仇这一说,大家不能信喔!也不要以讹传讹哈。"

“好啦,那我们这节课就到此为止,下周再见啦!拜拜~”

赵匡胤:……不是,等等啊。

什么烂不烂的,这都已经不重要了,但你倒是说说之后那场战争是什么样的啊?让他遭罪一次遭个彻底就行了,别这么吊着,怪难受的。

但事实上李晓诗说完结束语就和之前每一次的直播一样,干脆利落关掉录制了,赵匡胤的一腔郁愤,满肚子惆怅,都只能凄凄惨惨戚戚地给李晓诗写封私信。

然后,他的目光就放到了一直在他下手处坐着的赵光义身上。

他看了很久,赵光义心里打鼓,一方面有点忐忑,一方面又觉得赵匡胤不会对自己怎么样。毕竟这可是比自己年长了十二岁的哥哥啊,大哥早夭,对于他来说,赵匡胤就是大哥。

而且赵匡胤一直疼他宠他惯他,虽然父亲当时也活着,但更多的是兄长亦兄亦父、把他带在身边。连陈桥兵变也有他参与策划,更别说之后的封赏了,小官就不说了,就说被天幕单点出来的开封府尹、和晋王,这都是他侄儿都没有的待遇啊。

而且像是迁都,也确实像天幕说的那样。

迁都之事是大事,不过这种事情,只要皇帝态度坚决,又有兵在身,大权在握,基本都能做成

的。

就算朝廷里上上下下反对的人有很多,可因为有他的参与,最后他哥不还是妥

协了、放弃了迁都么?

所以虽然现在天幕把他之后可能做的事老底儿掉了个精光,让他有点慌,但也仅仅是有点慌而已,远远没有那么坐立不安。

发自内心的,他都不觉得他哥会真对他做什么。连那个爱吃人爱活剐人的畜生他哥都能留那么久呢……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横里直直砸过来一物,正中他额头。赵光义痛呼出声,再一摸,竟然被砸出了血。掉到怀里的,赫然是个“玉斧”。

他还没说话,赵匡胤人就已经到了身前。然后一拳砸了过来。就算心生嫌隙也没怎么样的老哥,第一次开始实行兄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