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这些生意能赚钱?(1 / 2)

规劝陆小曼只是小事,目前此事也不着急,徐志摩说完这些便匆匆告辞,准备坐飞机前往北平任职。

叶洛让小丽打了个电话去云裳服装,找到唐瑛,让她帮自己约陆小曼下周日一起吃饭。

“她应该没什么事吧?”叶洛多问了一句。

这年头好的饭店都得提前预约,虽然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强行临时占桌,但这种让人为难的事叶洛很少干。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放心放心,她就算有天大的事,只要是洛哥你邀约,她一定来。”唐瑛对陆小曼可了解了,两人私下里聊天,陆小曼直言不讳,要不是先遇见徐志摩,并嫁给了他,叶洛才是她最中意的丈夫人选!

即便结了婚,叶洛依旧是上海滩名媛圈的香饽饽,只要他愿意,名媛们可以从床头排到窗外。

毕竟帅气、多金、博学、温柔四点能满足一点的男人都很少,这些优点叶洛可是全部具备了,能不吃香吗?

五天后。

火爆的旗袍生意,供不应求的安全套和卫生巾让叶氏百货和叶氏服装瞬间名声大噪,摇身一变成了和叶氏汽车齐名的顶尖公司。

尤其是安全套这个被投资者们最不看好的商品,看似无人问津,其实每天都近乎售罄,全上海滩的小店收银台前都摆上了一堆包装精美的安全套,有盒装也有散装,充分满足了小情侣们的需求。

天津城和金陵两地的商贩也摹仿起叶洛的宣发方式,见安全套销量火爆,无论大小商贩,都疯狂向叶氏百货公司进货,生怕慢一步就让别人把钱赚了。

刚回天津城的孟小冬还在学怎么经商,打理公司,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一下子变作天津城,乃至整个北方最有钱的平民女子,让她恍如做梦。

三样生意的火爆也让军阀头子们信心大增。

他们掏了两笔钱,一笔成了北大助学基金,就当是做慈善讨好叶洛,一笔则是投入到这三个生意中,眼看瞬间回本,盈利指日可待,他们自然有了开战的底气。

其实也有不少人后悔没有投资全部,有的甚至因不愿意卖出手中工厂,或者让叶氏投资入股,最后悲惨错失良机,没能搭上这波赚钱快车。

这类商贩现在捶胸顿足,已经有人开始问上门,想知道二少爷还愿不愿意收购他们的公司工厂,让他们入股叶氏百货。

能被叶洛盯上的商贩,他们手里的生意都和未来关税自主后发达的产业有关,叶洛一心全部收拢到麾下,见他们自投罗网,当然乐得全盘接手。

不过既然一开始担心风险,不愿意把公司工厂卖给自己。

现在看到生意赚钱了,又想分一杯羹。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叶洛的回复是:可以,叶氏投资依然愿意收购你们的公司和工厂,但出价比最开始低一半。

商贩们直呼这是抢劫。

叶洛旋即点头,甚至登报回应他们的埋怨。

商场如战场,他就是趁火打劫,就是抢劫。

不过这是阳谋。

你可以不乐意就不卖,叶洛不是军阀,不会逼着他们贩卖家产。

道理站在叶洛这一侧,即便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舆论依旧一边倒,为他说话,反而说那些商贩们被猪油蒙了心,掉钱眼里了。

这样的扯嘴皮子口水仗打了好几天,商贩们还是服软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高高拔起的叶氏百货公司大楼,看到了那些入股后赚发了的同行,看到了孟小冬一夜间成百万富翁的奇景。

利益永远是最好的驱动力。

而贪婪,终会成为索命的断头台。

一份又一份合同完成了签约,没过几天时间,负责协助孟小冬处理公司业务的陈友德便看见起码几十名刺头商贩拿着合同欢天喜地的离开。

这景象太魔幻了。

那么多年从商经历,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卖公司卖得很开心,要是愿意收,他们看来甚至会愿意卖家产,卖老婆孩子。

金钱的威力,恐怖如斯啊。

陈友德也知道上海滩那批人的下场,知道连张敬尧的弟弟都没法幸免于难。

从人才培养计划出来后,陈友德在叶洛身上学到的最后一课就是“知足常乐”。

因此在各地高层瞒报销量时,他还是老老实实工作着,不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以陈友德一步步爬上来了,所得到的回报远比他们贪污的要多。

此时的他站在天津港码头前,看着一艘又一艘轮船招商局的轮渡载着大量货物出港,心情很是复杂。

这是他唯一看不懂的地方。

二少爷花钱买下了大厦将倾的轮船招商局,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往海运产业走,可直到现在,叶洛都没怎么发展这一块生意。

他更多是买大量新船,配备顶尖的航海人才,为此不惜花重金聘请以前北洋水师的将领和士兵,要他们做的只是拿着薪水,偶尔将叶氏投资的商品送往澳城和香江,更远也就是去去远东地区。

这是陈友德所知的内容。

但很多时候,他基本看不到任何一艘轮船在天津港停顿。

那些大船一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