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光之极盛中(1 / 2)

末世骄雄 尽量正常 1095 字 2023-05-18

一道阳光撕破了乌云,让久违了的太阳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在其旁的蓝色星体依旧忙碌地按照预定轨迹不停环绕,好像上次那脱离而去的天下奇景从未发生。

这在大崩溃前极为常见的天气,在末世里,倒变得万分地稀有,在整个正常年里,出现的次数都称得上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一些民间的工坊老板在这个天气下,都会出于各种原因让手下员工们歇息一日,但在严格遵循了军队制度的建设兵团里,却不大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因为在什么时候放假,又在什么时候出工操练这些,都工工整整地写在了规章制度之上,可不是能随着官长的心情,灵活且随意地变动。

不过这些现在勉强能称为士兵的人们对此也并无什么异议,严格的奖罚制度加上充足的食物供给和额外的物资补助,让他们怎么也升腾不起其他的心思。

在崩毁的世界里,他们这些底层人民最大的奢求不就是只求每日能有一份稳定的食物来源吗,既然满足了这一点,在永兴城和在外面做工,又有多少的区别呢?何况在目前看来,开垦田地和修建建筑等一系列的工作,似乎也没有首领大人宣传的那么危险,他们犯不着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端。

整个建设兵团的部队,被划成了三个部分,以之前收复的附庸聚落为核心,向西边延伸而去。

三个分区的人员组成结构、数量和工作重心也大有不同,临近边界的两个区域里,建设兵团的人数最少,由于这两个区域的人员比例偏重于原军队士兵,所以工作的重心也偏向于和防御相关的事宜。

附庸聚落核心区域的人员最多,但平民的占比也最重,因而他们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开垦土地,修建生活设施,两边唯一的完全相同之处,大概就只有每日的短暂操练。

因为按照杨强的预想,整个建设兵团的士兵都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作战技能,但他也知道这个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杨强可不指望这些才放下锄头的人们,转眼间就能成为可以熟练使用各种武器,懂得互相之间战术配合的旱猛勇士。

当整个体系被规范了下来后,建设兵团负责的工作进度,就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即使士兵们的工作姿态谈不上热情澎湃到无以复加,但至少也不似以往那些只想着磨洋工应付了事的征召民们。

因此这座收复的附庸聚落到当前为止,损坏的建筑大致修复完毕了不说,低矮的木墙之外,也耸立起了一些或完工,或还在搭建之中的建筑。

作为建设兵团的临时大本营,本就面积不大的墙内区域那些建筑,基本都被用作了兵团各项机关部门的办公和杂项物资的储备,剩下的面积已然不再具备提供生活区域的条件。

为了满足兵团人员们的生活居住,便只能把生活区域外移,不过兵团的高层长官们也没有忽视安全的问题,一些配套的防御设施也夹杂在其中,尽管近来没有再听闻到来自掠夺者们的袭扰,但兵团还是不得不对此做出预备防御,况且,天知道那些变异生物会不会窜到这边来造成什么预想以外的灾害。

生活区域用于居住的房屋,兵团士兵们也并没图方便地选择棚户,毕竟这些屋子不止于满足眼下他们的居住,以后这里建设完成那刻,他们整个兵团可是会继续向西推进的,届时,修筑好的聚集地自有按法令从永兴城迁徙过来的人民入住,并以此展开生产等。

相较于建设兵团的热火朝天,永兴城的建设也是一副如火如荼的景象,在永兴集团这台机器开始运转了以后,一箱箱武器便经过这条途径运向了周围的几个据点。

当然那些武器里面也不止是杨强从芯片换取而出的高档货,更多的还是那些通过缴获获得和部队换装淘汰下来的自制武器。

这些在杨强眼里被看成了破铜烂铁的枪支,在其他据点里绝对能算得上是一件热销的抢手货,要知道海城联盟下面的大多据点军队,可都没能够完成全员的枪支列装,还有不少的领主士兵仍旧使用着在永兴城这边只能被杨强融为铁水的冷兵器。

这些武器在到达了各个需要他们的据点后,在那些永兴集团工作人员的一番口舌活动下,便稍稍溢价地换成了各种永兴城所稀缺的资源,然后被护卫着源源不断地运到永兴城。

这听起来有些不公平味道的交易,其实对于不需要大搞建设的其他据点来说,并非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他们大多数的人也不是傻子,在心里都有杆天秤,知道自己对永兴集团的提议进行权衡利弊。

另外,永兴集团的人员们的确也没太过狮子大开口,他们并不是只做一次性的买卖。

再来,对那些据点的领主们来说,与其让那些东西烂在仓库里发霉,还不如用它们变现换取一些能即时提高战力的装备,被紧急征召令动员征募了一批士兵的他们即便说不上伤筋动骨,但也多少都有些影响,这让他们完全有理由提升一下留守部队的实力。

于是,这场交易还是能和双赢二字沾上一点边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