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课(3 / 4)

正像她想的那样,听到宋璟的名字,许多百姓恍然:“哎呀……这是那个,讲开元盛世的时候提到的姚崇宋璟的宋璟吧?"

李晓诗接着道:“宋璟辞官,也才让另一个搅乱这个朝堂风雨的人,正式出现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中。”

“唐玄宗中后期,对朝堂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尤其是得用的能臣先后离去,他越发追求享乐。开元二十三年,和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早已搭上线的李林甫成功升任宰相。不知道是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多掌握权力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李林甫和武惠妃沆瀣一气。为了帮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做太子,他们协同构陷连同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让本就多疑自私的李隆基毫不留情地直接将三个儿子都贬为庶人、后来更是直接下令处死,这就是比较有名的唐玄宗比较有名的一日杀三子的典故。"

“由此可见,唐玄宗对李林甫这等口蜜腹剑的小人有多么看重,到了后期,他更是直接将朝政事务都交给了李林甫。"

“开元二十四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贬谪出京,从此,李唐王朝就无可阻止地一路向下冲刺。”

没有过多说什么张九龄是谁,也没有说李林甫又是怎么一步步上来发家的,李晓诗只是提了提名字,想来观众们自己就会去脑补去想象,而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些什么的、这些人就更是不必提,他们都认识。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找遍了都找不到可以代替她的女子,而后在某一天,见到了自己的儿媳妇、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的正妃,杨玉环。"

听到自己的名字,刚从皇帝消失出现在了天幕上的惊慌中回过神的杨玉环不由一怔。

后世的史书……竟有她这区区一女子的一席之地?

“唐玄宗使用手段逼迫杨玉环出家,和自己的儿子断绝婚姻关系,后来在又某次外出寺庙时‘偶遇’,把杨玉环纳入了后宫,又封为贵妃。"

天幕前,有人诧异:这怎么……听着有点熟悉?目不能视耳朵却没坏的李治:。不一样。

一个是父亲的小妾,一个是儿子的正妃,这能一样吗??宋明清。

辱骂李隆基的人已经开始无差别开地图炮波及整个李家了。

娶父亲的小妾为皇后,纳父亲的后宫为昭容,立儿子的正妻为贵妃,呵呵,李家人真是肮脏透顶。

罔顾人伦!!

李家人·小诗面不改色:“为什么在说安史之乱的时候要说这位杨贵妃呢,因为——后世的很多人,不止封建王朝,就连我们现代,也有些人要把导致安史之乱的这顶大帽子扣给她。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曾经描述妹喜、描述褒姒、描述妲己的话,又原原本本给到了杨玉环。"

“唐玄宗不思朝政,整日在后宫与杨玉环载歌载舞;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惜让数百名工匠为她做新衣服;唐玄宗动用全国力量,快马加鞭为杨贵妃取回最新鲜的荔枝;唐玄宗重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提拔做宰相,导致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朝政黑暗腐朽——种种种种,都是杨玉环的错。”

“因为唐玄宗深爱着杨玉环,因为杨玉环娇纵跋扈,因为杨玉环贪求无度,因为杨玉环导致家国破败,所以,她该承受这样的骂名。"

李晓诗声音很平静,一串排比句说得顺溜无比,听在杨玉环耳朵里,却只觉得如遭雷击。……果然,果然么。

李晓诗的话还没说完:“甚至在后来,安史之乱的逆贼大军即将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命时,也要带上杨玉环,这不正是说明了唐玄宗对她的‘爱’吗?"

"所以,为了这样爱她的唐玄宗——她只是献出区区一条性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34;李晓诗的话语落下,观众们心神动荡,一时间却又表情各异。

杨玉环娇躯微颤。

她又怎么听不出来李晓诗话里对那些“评价”的不以为然?

李晓诗这么一个来自千年后的少女,这个在任何朝代看来都算是特立独行、怪异无比的少女,正在公然在讽刺这种“扣帽子”的说法,正在为妹喜、褒姒、妲己、甚至是她,遭受这样的骂名而感到不愉快。

但,于她而言,"献出生命"这四个字,还是远远要比那什么骂名要来得更重的。

她和陛下之间有没有真爱?

帝王家,爱才是最珍贵、最奢侈,最不可得之物。她不奢求真爱,原本么,她和陛下也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她要荣华、要为杨家谋得利益,而陛下需要一个美丽的妃子,这也只不过是两两需求互补,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罢了。

可,献出生命……

她不要。

她只是一个女子,背弃原夫嫁给帝王已经是不情愿之举了,即便这能为家族换来利益。但这不代表着她愿意为此献出生命啊?杨玉环被这巨大的冲击砸得有些懵。

她为什么会死?